From Evernote: |
王家驥校長的六十六場演講|華府現場|編輯部落格|中時部落格|中時電子報Clipped from: 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liu99/archive/2010/11/05/558018.html |
王家驥校長的六十六場演講 (前高雄中學校長王家驥在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一日過世。他生於一九零六年,享壽一百零四歲。這篇文章是紀念這位出色的教育家)
民國六十一年六月底左右,高雄中學考完期末考,開始放暑假。忽然學校通知,某日某時,全班在校長室旁的會議室集合,聽退休在即的王家驥校長講話。
學生對於校長講話,興趣不大。尤其是雄中的校風,學生愛來不來,不當回事。那天剛巧碰到大雷雨,不過依然有人坐了四十分鐘火車,有人轉搭兩趟公車,專程到學校聽「最後一課」。近四十年後,有人說,那是一生印象最深刻的「聽訓」之一。
幾乎每位同學都是第一次踏進這間會議室。坐定後,校長進來,班長正要喊口令,校長客氣的說,不必不必,大家請坐,今天是請大家來聊聊,不必拘泥。
他一開口就說,他一口「台灣國語」(按,他是福建仙遊人),大家聽著可能費力,他有點不好意思,不過考慮再三,以後機會不多,所以還是請同學勉為其難。
那天他講話時間不長,有幾件事令當天在場者至令記憶猶新。他說,他擔任校長廿四年,很多建築都在他任內完成。可是同學盡管看,沒有一棟建築題有他的名字,「一棟都沒有」。
這是事實。雄中有很多在當時尚屬先進的設施,例如工藝教室、實驗大樓、健身房、游泳池、植物園、活動中心等,可是沒有一處看得到「某年某月,某某人題」之類的銘誌。
王校長又說,他「從來沒有巡堂」,以示尊重老師。聽到這兒,很多同學想起,的確,幾年下來,好像只有一次看到校長到出現在教室附近,是因為某老師家中有急事,電話打到校長室,所以校長特來轉告。
他還說到一件事。他知道有的同學為美術、音樂課所苦,但是他認為不能只重升學,所以各種課程都不能偏廢,所以雄中專門蓋了美術教室、音樂教室,還修建了籃、排、足、田徑場,在當時是少有的教學正常化。
他又說道,「為什麼不把大家集合起來,一次訓話,省時省力?」原來是要讓大家了解這不是訓話,而是和同學談談自己的一些原則,同時也「盡量讓大家都有講話的機會」。當時全校一共六十六班,也就是說,這番話,他要講六十六遍。
他愈說,同學愈想起他的特點。記得有一天,升旗典禮上,校長講話,可能多講了幾分鐘。講畢,高三同學帶頭鼓掌,高二、高一跟進。主任教官立刻上台,很不高興的訓斥道:「校長訓話,不是專題演講,鼓什麼掌?以後這種訓話,不准鼓掌!」立刻聽到台下一陣更熱烈的掌聲。而且不待高三帶頭,全場一致。只見老師個個笑彎了腰。
那時每逢蔣公誕辰,和所有機關一樣,雄中也布置壽堂。不過是否前去行禮,從無強制規定。有一回,簽名簿上竟然出現「蔣經國」、「王昇」、「陳大慶」(時任台灣省主席,當時雄中是省立)等名字,當然出自調皮的學生之手,王校長也不以為忤。
雄中學生後來逐漸了解,這就是自由的學風,是雄中學生最引為自豪的精神。所以在雄中,有人因為作弊受處分,卻未聞有人頂撞師長、或與教官公然互摃而受處分。有人經常不參加升降旗典禮,在別處是個大罪狀,在雄中卻從輕發落。難怪當時在校園很流行的「吸收入黨」,在雄中從未形成風氣。
有一天,校園出現流浪狗,同學動了慈心,就在樓梯間養了下來。有一年四月卅日,幾個同學拿了幾串鞭炮,在校園裡四處燃放,因為這天是希特勒殞命紀念日。當然,免不了被校工追著罵。多年後回想,這是王校長建立的校風。
王校長退休後,立即搬出校長宿舍,當時還上了媒體,受到極大的讚揚。他退休隔年,大學聯考的國文作文題目是曾國藩的名句:「風俗之厚薄,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向」。有人開玩笑的說,命題教授會不會是王校長的學生?
在雄中,很多人聽過有關王校長的諸多故事,例如他親手把自己的孩子開除,例如他是白色恐怖的受害人,例如妻子未能來台,他終身未再娶等等。這裡所寫的,是我親耳聽他說的,是我親眼見他做的,證明這位基督徒是言行合一的表率,也就是英文中的「I say what I mean, and I mean what I say」。聖經《提摩太後書》第四章,使徒保羅離世前寫道,「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,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,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」,正是王家驥校長的寫照。保羅深信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」,我相信也有一頂為王校長存留。 ##2010,1103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